Anismile, record anything worth smiling about.
Anismile.com
住著我的文字、旅行、攝影,
2016年全新改版上線,
過去的阿尼笑一個,未來的文字旅攝,
沒有即時更新,專業分享,
更沒有厲害的私房美食景點,
只想把走過的路,吃過的美食,
分享給每個喜歡Anismile的你們。

花蓮特色餐館|涮乃葉 syabu-yo

花蓮特色餐館|涮乃葉 syabu-yo

涮乃葉 しゃぶ葉,火鍋吃到飽,也能吃得很健康!國產豬肉、紐澳牛肉、安格斯黑毛牛肉,現切肉片任你點;野菜水霧吧台區裡的各種葉菜、菇類、根莖類隨你挑,沒有加工食品,可以放心吃。不能錯過的米飯麵食區,涮乃葉特製的野菜豬肉咖哩飯,咖哩醬汁搭配烏龍麵也很對味。無論是肉食主義者、蔬食愛好者,還是沒有白飯、麵條就像吃不飽的饕客們,都可以吃得飽足又滿足!

photo-46

也許大家早就注意到了,遠東百貨地下一樓,除了【古拉爵】,還有一家火鍋吃到飽的【涮乃葉】,兩家都是同屬日本雲雀餐飲集團經營的。

photo-1

對比古拉爵的黑橘色調,涮乃葉明亮許多,牆面不是繽紛的花卉,取而代之的是綠色花草,還有食手繪牆面。不同的品牌,有不同的風格,用餐環境都同樣舒適。

菜單 MENU

 

photo-2

如果你跟我一樣,是第一次吃涮乃葉,應該最好奇的是菜單&價位吧?

photo-3

首先,午餐時段跟晚餐時段價格不同,點菜也不是各點各的,是以「桌」為單位!也就是說,選定一組肉品組合後,同桌的每個人都是同一種。(例如:選了 NT 468,同桌每個人都是 NT 468)

肉品分為三系列:「國產豬肉、紐澳牛肉、安格斯黑毛牛肉」,以此分成三種收費等級:

◎ 午餐 NT 368/人、晚餐 NT 398/人
.特選國產豬肉(梅花豬、五花豬)

◎ 午餐 NT 428/人、晚餐 NT 458/人
.特選國產豬肉(梅花豬、五花豬)
.紐澳牛肉(梅花牛、板腱牛)

◎ 午餐 NT 468/人、晚餐 NT 498/人
.特選國產豬肉(梅花豬、五花豬)
.紐澳牛肉(梅花牛、板腱牛)
.安格斯牛肉(黑毛梅花牛、黑毛五花牛)

photo-4

晚餐價差 NT 30,主要差別是晚餐每個人有附贈【手工自製雞肉漿】,自助區也多了【季節御飯】 。另外午餐用餐時間限制90分鐘,晚餐則限制100分鐘。

photo-5

選好肉品組合之後,第二步驟要來選【湯底】 ,涮乃葉的火鍋都是鴛鴦鍋,一邊預設是「昆布高湯」,另一邊依據你們的喜好選擇。五種湯底,加上一種季節限定,風味都不同,也有文字說明,應該蠻好選擇的。

photo-8

我們去了兩三次,都是選「壽喜燒風味湯」,比起一般主打壽喜燒的鍋物來說,口味比較清淡,吃不太出來煮好的食物,剛剛是在「壽喜燒湯底」還是「昆布湯底」,所以選擇的時候其實也不用太糾結。

photo-7

桌邊有公用的湯勺跟濾網,濾網可以拿來過濾肉渣,如果是以肉片吃到飽為目的,不要只顧著加湯喔,不要忘了使用濾網。

新鮮蔬菜

 

photo-42

一進門就被這區吸引了,看得出是整個自助區最重要的主角!

photo-44

不是冷冰冰的透明冰櫃,木紋暖色調,光視覺就覺得舒服,用這樣的菜盤盛裝食材,感覺食材會被襯托得更加新鮮。

photo-29

新鮮蔬菜區,沒有火鍋店常見的火鍋料,那些丸類、餃類、蟹肉棒等等的加工食品都看不到,真的都是食材的原型。

photo-20

一直不斷出現的霧氣,可不只是為了營造氣氛,水霧吧檯的設置,是為了讓蔬菜保持新鮮的品質。

photo-22

每樣蔬菜都有標示小名牌,不用擔心認不出來是什麼菜,服務人員補菜的速度也很快。

photo-40

不僅有葉菜類、根莖類,最開心的是,還有許多我愛吃的菇類(金針菇、香菇、杏鮑菇、秀珍菇),

photo-23

不愛吃肉的人,也可以吃菜吃到飽,沒有地雷食物,可以放心吃。

特色醬料

 

photo-12

吃火鍋就是要配沙茶醬?來涮乃葉吃火鍋,有這麼多特色的沾醬,沙茶醬直接淘汰!

photo-14

所以除了沙茶醬&日式醬油以外,「照燒醬、金桔醬、日式胡麻醬、韓式辣醬、奶油起士醬」通通先拿了一點點回去試。

photo-28

除了清楚的醬料名稱標示之外,也會有溫馨小提示,例如洋蔥泥會註記:「適合搭配照燒醬」,雖然不見得要聽它的,你也可以自己調配,但每次看到這種說明,總是會忍不住乖乖聽話照做。

飲料&甜點

 

photo-15

飲料自助區,有冷熱水、汽水、冰沙、沖泡茶包、咖啡。

photo-30

茶包選擇還蠻多的,飯後來一杯,可以去油解膩。

photo-16

涮乃葉的冰品是自助霜淇淋,有抹茶、香草、綜合三種口味,

photo-17

旁邊有一些醬料、餅乾讓你搭配。

photo-41

從甜點區回到座位,霜淇淋都快塌了,來不及拍剛完成的樣子。

photo-18

甜點區還有小蛋糕,種類並不多。無論是霜淇淋,還是蛋糕,感覺都不是他們家的強項,所以可以不用把腸胃空間花在這部分。

米飯、麵食

 

photo-43

如果要我選,我會把甜點的扣打拿來這區!

photo-31

麵食區有可以直接沾醬吃的烏龍麵、蛋黃拉麵,也有生麵條可以拿去火鍋煮。

photo-24

米食區,有晚餐限定版的【季節御飯】 ,吃得出來很健康養生,

photo-32

但我最愛的是:【涮乃葉特製野菜豬肉咖哩】 ,真的很好吃,要說是招牌菜也不為過,一定要來上一碗。

photo-26

加入各種辛香料、香草、水果熬製的醬汁,濃郁入味,再加點福神漬搭配白飯或烏龍麵,都會讓人欲罷不能,一不小心咖哩變主角,肉盤就忘了叫,根本就是美味陷阱嘛!

福神漬的口味很特別,脆脆的口感也很討喜,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常見於日式咖哩的配菜,網路上查到的食材都不太一樣,但大部分都提到了「蘿蔔、黃瓜、蓮藕、茄子、紫蘇、香菇」,為什麼會稱為福神漬?據說是因為一開始出現這樣的醬菜時,使用了7種蔬菜,因此以七福神的意象來命名。

肉食吃到飽

 

photo-11

最後當然要回到肉品吃到飽這部分啦!先依照菜單上的照片擺設肉盤,這樣待會覺得好吃,才知道要加點哪一種啊。

其實看盤子也可以看出是哪個系列:
白色盤是國產豬肉,上排是梅花,下排是五花。
黑色盤是紐澳牛肉,上排是梅花,下排是板腱。
黑色盤加紅邊是安格斯黑毛牛肉,上排是梅花,下排是五花。

photo-25

差點忘了,晚餐限定版的「手工雞肉漿」,也要一起入鏡,看起來是不是很豐盛?

試吃一輪之後,我們都覺得牛肉的部分都很不錯,相形之下豬肉就顯得比較一般。真的要刻意去比較的話,我們心目中的第一名是:「安格斯黑毛牛肉」,其中又比較偏愛油脂比較少的「安格斯黑毛梅花牛肉」,所以之後續點就只針對這兩種下單。

但其實在還沒吃安格斯牛肉之前,「紐澳梅花牛」跟「紐澳板腱牛肉」就已經覺得很棒了,兩者的排名,曾經一度拉鋸,最後因為板腱牛比較有嚼勁,吃了第二盤有點膩,所以還是投給了梅花牛,這可能跟個人偏好的肉質口感有關吧。

photo-21

手工雞肉漿,準備下鍋囉。

photo-33

以目測大約一口的寬度慢慢切分下鍋,不像薄薄的肉片,涮幾下就可以吃,雞肉漿要煮的時間要比較久,有時候表面看起來熟了,其實裡面還是生的。

photo-35

剛剛提到,除了沙茶&日式醬油,其它醬料我們也都拿了一點來嘗試看看。

photo-34

依照我們心中的排名擺放,由右至左依序是:第一名的「日式胡麻」&「照燒醬(加洋蔥泥)」、金桔醬、奶油起士醬(會比較搶戲一點)、韓式辣醬。

photo-36

【日式胡麻醬】 跟蔬菜很搭,菇類、玉米筍,稍微沾一下就很搭;【照燒醬】 則適合拿來搭配肉片,不會太搶戲,又能提升肉片在口中的風味,更接近於想像中的壽喜燒口味。

photo-37

因為是共鍋,所以菜盤其實不用每個人都去拿,太多也放不下,等一輪吃完再去拿就可以了。

肉片一定都會有肉渣,除了時不時用濾網過濾一下,也可以選擇單邊放蔬菜,單邊拿來涮肉片。

鍋具很輕薄,受熱很快,不用等太久溫度就足夠,觸控式的開關跟調整溫度也很方便,不過還是要小心燙到鍋邊喔。

photo-39

牛肉片不適合全部丟下去煮,涮幾下的熟度最剛好,才能吃出黑毛牛肉的軟嫩多汁。

photo-38

要續點不用一邊吃還要四處張望找服務人員,桌上有個服務鈴,續點非常方便,上肉也非常快喔!雖然有限制用餐時間,但是絕對時間吃到飽!

photo-45

最高級的組合,再加一成服務費,每個人大約NT 550。這個金額,比起一人一鍋的消費來得高,對於小鳥胃的人可能不太划算;所以這裡應該不會是我們平常吃飯的口袋名單,可能要等到聚餐,或是真的那天「餓到可以吃下一頭牛」的狀態的時候,才會想到涮乃葉吧!

但如果跟火鍋吃到飽餐廳比較,價位就差不多,雖然沒有海鮮類,沒有琳瑯滿目的甜點、飲料、熟食,但是涮乃葉有新鮮健康的食材&湯底,有現切任選的六種肉片,有不能錯過的咖哩飯,還有不只有沙茶醬的特色沾醬,綜合起來,涮乃葉不僅氣氛好,愛吃肉、愛吃菜、愛吃米飯麵食的都顧到了,就算吃到飽,也不會覺得有負擔,如果哪天想吃「火鍋吃到飽」,涮乃葉一定是首選。

涮乃葉 syabu-yo 遠百店 B1
│地址 : 花蓮市和平路581號B1
│電話 : 03-831-6662
│營業時間 :
.平日(週一~週五)午餐11:00(入場時間)-16:00(入場時間)
.平日晚餐16:00(入場時間)-22:00(營業結束時間)
.假日全天(假日營業時間視不同店舖而異,請以店舖公告為主)用餐100分鐘
│網站 :FB粉絲團


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按讚分享鼓勵一下吧!

Annie Lin
annie@970px.com

Anismile.com,住著我的文字 · 旅行 · 育兒·生活·攝影。Record all the things that I love.

No Comments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