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 11 月 好物選|從聽故事開始學英文:小行星《賴馬 & 吳敏蘭雙語點讀》
想陪孩子學英文,卻不知道從哪開始?其實,最自然的啟蒙方式可以很簡單:先從「聽故事」開始。今天分享小行星的中英點讀繪本:《吳敏蘭陪小孩聽英文童話》以及《吳敏蘭陪小孩聽繪本:賴馬中英雙語點讀繪本》,透過點讀筆,孩子不只是聽故事,點人物會說話、點場景有音效,就像走進故事裡的世界,在輕鬆情境中模仿、覆述,讓語言學習在生活中自然萌芽。
|讓語言在生活中自然萌芽
搭配小行星點讀筆,就能變身成「會說話的書」,孩子可以自己聽,大人也能陪著聽。接下來我會分享:
✔ 這兩套有什麼差別?
✔ 適合哪些孩子?
✔ 我們家實際使用的過程?
✔ 很猶豫,推薦購買順序?

孩子學語言,往往不是先從「被教會」開始,而是「聽多了、想模仿」。

▲ Chloe 聽故事的時候,會對著點讀筆說話回應,超可愛
就像洗腦的〈Baby Shark〉,重複聽幾次,就會跟著哼,唱著唱著,就學會兩個單字。Phoebe 的舞蹈課大多使用英文或韓文歌曲,也變成我們家常常循環播放的音樂,即使是兩歲多的 Chloe,現在都會跟著哼唱幾句。
例如最近超火紅的「獵魔女團」,其中最熱門的「Soda Pop」跟「Golden」,再怎麼唱錯,她們都唱得煞有其事,甚至開始問我:「剛剛那句是什麼意思?」

▲ Chloe 邊聽故事,邊看圖片,有時候也會創造出不同的對話
孩子天生敢模仿、不怕錯,只要聽得多,就會自己想跟著說,學英文可以從「先聽,再說」開始。這也是點讀繪本最吸引我的地方。
|會說話的書,不教也能陪,共讀更輕鬆
資源這麼多,為什麼會推薦中英點讀繪本呢?主要是因為我們家一直有固定的共讀習慣。

早在 Phoebe 3 歲前就訂閱了小行星,點讀筆幾乎成了家裡的「家庭成員」,加入中英點讀繪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。

此外,點讀書還有三個讓我特別喜歡的理由:
▋ 不用依賴螢幕,大人也能專心陪讀
「書」是最容易讓大人陪讀、孩子自主探索的媒介,點讀繪本的設計,讓陪讀不用依賴手機或平板,大人也能完全投入故事。

其實不只是孩子需要「螢幕休息時間」,大人也需要,才不會忍不住看到彈出的通知訊息,又說出那句小孩最不想聽的:「等我一下」。
▋ 孩子能自己聽、自己玩,自主探索發音
孩子只要輕輕一點,故事就能流暢播放;在這個什麼都想「自己試試看」的年紀,讓孩子有機會自主探索、主動練習開口模仿,不只能讓共讀變得更有趣,大人也可以一起學習。

在我們家,兩歲多的 Chloe 完全屬於「隨心所欲派」。拿著點讀筆,想到哪裡點哪裡,想聽什麼就聽什麼,像是尋寶一樣探索整本書。

她最喜歡找「好笑的聲音」。只要聽到角色對話或有趣的音效,就會停下來反覆播放,被逗笑得超開心。

五歲半的 Phoebe,拿到新書,不需要任何教學,就會自己研究功能,聽故事、查單字、切換語言,全部都難不倒她。

對她來說,「用點讀筆學習」已經是一種自然的習慣,一打開書,就會自己拿著點讀筆開始探索,完全不需要提醒。

Phoebe 可以非常專注地聽完長篇內容,也能理解完整的故事情節。有了點讀筆,她甚至會邊聽邊思考,還會突然冒出好笑又超有邏輯的提問,比如聽到《小萵苣》時,她突然問:
「小萵苣沒有看過男生?那她爸爸不是男生嗎?」
我解釋之後,她露出一種好像理解一個大祕密的表情,看著她那副「好,我懂了」的樣子,真的太可愛了。
▋ 不用怕念錯、不怕尷尬,家長不會有壓力
即使不會講英文,也能和孩子邊聽邊玩,不教也能陪,陪讀更輕鬆,不怕念錯、不怕尷尬,超棒的!更重要的是,還能讓孩子自然建立「我可以說英文!」的自信。

剛接觸中英繪本時,家長可以先把「學英文的期待」放在心裡,不急著看到成果。 如果孩子一開始只想不斷按點讀筆,就先讓他玩、讓他熟悉語音,不需要急著要求完整聽故事。

把英文語音當作選擇之一,而不是明顯的學習目標,孩子更放鬆、也會更願意慢慢聽。畢竟對完全陌生的語言,先有興趣,才能維持專注。
|賴馬中英雙語點讀繪本 & 吳敏蘭陪小孩聽英文童話
▼ 如果還在猶豫要買哪一套,可以直接照這張表選:
| 這樣選最快 | 適合年齡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
| 賴馬中英雙語 | 2–6歲 | 角色豐富、生活化、有互動遊戲、好玩入門 |
| 英文童話 | 5歲以上 | 經典故事、情節對話、有句型、學習目標更明確 |
2–6 歲優先選「賴馬」,想深入再購入「童話」。再來分享一下,這兩系列套書的共通點:
【 內容適讀,裝訂精美 】

我們家選繪本常常也看「手感」,這兩套書的紙質真的非常加分。從封面到內頁,色彩溫和、摸起來滑順,拿在手上,就想好好收藏的感覺。

內頁的磅數很夠,不會太軟也不會硬到難翻。孩子自己翻也不容易折角、起皺,非常耐用。

最貼心的是:「可完全攤平」的裝訂方式,點讀時不會彈起或自動闔上,孩子能專心聽、專心點,不會被打斷。
【 讓故事說話,從聽開始 】

兩套書都是從「故事」著手,先不談認字、文法規則,拋開學習目標的壓力,就是單純的、輕鬆的聽故事,也是理解語言最自然、最直觀的方式。
【 故事繪本 X 親子共讀手冊 】

套書組合中,會有兩本故事繪本,加上兩本親子共讀手冊。想知道怎麼一起共讀,了解教材的發想跟延伸,都可以在手冊裡找到指引的參考。
【 中英雙語,點讀全頁鋪碼設計 】

為了不干擾學習,繪本的本文全部都是「英文」,但是在每頁都可以輕鬆切換成「中文」或「英文」的朗讀模式,也可以只針對「單字」發音,所以無論是想單純當作故事聽,還是想進階專心學習英文,這套書都很適合。

最讓我驚艷的是,全頁點讀不只是「念文字」,而是在「演故事」; 點「場景」有環境音效,點「人物」還會有不同的對話內容,部分角色對話每次點還會有變化。
有語調、有情緒、有角色性格,瞬間讓每個人物場景都變得很生動,就像走進故事的世界,孩子拿點讀筆,就像拿著「遙控器」操作故事,好玩到常常阻止我翻頁!

如果你正在找這樣的書…
✦ 孩子自己能玩、不用教的雙語繪本
✦ 希望從故事建立語感,而不是填鴨式學習
✦ 圖畫有質感、內容安全、語音清晰有情緒
那麼真的非常值得入手。

Chloe(2 歲多)偏愛賴馬套書,因為覺得畫面跟語音很有趣,就像遊戲書。

Phoebe(5 歲半)更愛英文童話,喜歡聽完整的故事,對於學習英文這件事,也比較能理解跟掌握。
▋ 《吳敏蘭陪小孩聽繪本:賴馬中英雙語點讀繪本》
✦ 適合 2–6 歲剛接觸英文的孩子,好玩才有機會持續
✦ 文字量少、句子短、生活化
✦ 有互動式「找一找遊戲」可以練聽力

無論有沒有讀繪本的習慣,應該沒人不認識繪本界的巨星: 賴馬 老師。
套書直接選用兩本賴馬老師的作品: 《猜一猜我是誰》、《早起的一天》 ,賴馬老師的角色設計一向深受孩子喜歡,畫風是一貫的幽默活潑的風格,豐富熱鬧的場景,每頁都讓人想細細品味。

在 《猜一猜我是誰》 的故事中,帶入「數字倒數」跟「動物認知」的觀念,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,明明就是看過一次就會知道「是誰」的故事,但孩子們每次都還是玩得不亦樂乎;也許對他們來說,「答案」不是那麼重要,「好玩」最重要!

在 《早起的一天》 的故事中,則是透過一天的生活日常,將家族成員一一登場介紹。

故事最後還加入「家族樹」設計,讓孩子一目了然,英文稱呼也清楚易懂;無論是爸爸的兄弟姐妹,還是媽媽的兄弟姐妹,通通都叫 Uncle、Auntie,堂表兄弟姐妹也通通都叫 cousin,超好記!記得小時候過年遇到好久不見的親戚,要怎麼稱呼,每次都會讓人腦袋打結。

雖然適讀年齡都是標註五歲以上,但我個人認為,如果是剛接觸英文的小孩,可以優先從 《吳敏蘭陪小孩聽繪本:賴馬中英雙語點讀繪本》 入手。 因為故事段落比較短,文字閱讀量不多,劇情簡單生活化,透過賴馬老師總是有許多驚喜細節的畫風,也讓點讀變得超有趣。

另外,這兩本也有特別設計 「找一找遊戲」 的互動,透過英文的問答,從書中找出對應的答案,一秒變成練習英聽的遊戲書,這個遊戲設計,真的太適合賴馬老師的繪本啦!
▋ 《吳敏蘭陪小孩聽英文童話》
✦ 適合已經聽故事一段時間、想延伸學習的孩子
✦ 親子手冊中英對話腳本,延伸學習重點句型、單字
✦ 有益智填字遊戲(Crossword)
如果家裡平時已有英語接觸習慣,孩子願意聽長故事,或是對經典款勢在必得,那就不能錯過: 《吳敏蘭陪小孩聽英文童話》 。

兩本故事繪本,分別從 「格林童話」 及 「安徒生童話」 各精選出五則熟知的經典故事:
✔ 安徒生童話 — 醜小鴨、五顆豌豆、國王的新衣、老先生永遠是對的、小艾達的花兒
✔ 格林童話 — 小紅帽、長髮姑娘、不來梅樂隊、小精靈與鞋匠、糖果屋

我覺得作者很用心的地方是, 在經典故事的基礎上濃縮改寫劇情,並設計出符合故事人物的對話, 例如「小紅帽」中,在對話中加入「危險、小心陌生人」等等的內容。

雖然這本套書沒有設計「找一找遊戲」的互動,但是在親子手冊中,有精美的中英對話腳本、重點句型單字。

還有我小時候最愛玩的 「Crossword Puzzle」 。(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?以前報紙上會有,可能是文字或成語)。

整體來說,我覺得 《吳敏蘭陪小孩聽英文童話》 的學習目標更具體。
|不會英文,也能陪孩子開口說
陪孩子學英文,我們不一定要先學會英文。

尤其身處在這個時代,很多新事物,我們可能都要跟孩子們一起從頭開始學習。對家長來說,壓力最大的,可能不是要不要教英文,而是「怕念錯」。但有點讀筆,我們只需要陪在旁邊,就算不會念,也能陪孩子一起聽、一起玩,孩子自然就敢開口。

在孩子的世界裡:「我可以自己點、自己聽」,就是最棒的學習動機,點讀筆的出現,讓學習變得更輕鬆即時。如果只是單純的像 MP3 一樣單純播放,就太可惜了。

雖然故事本文是全英文,但每頁都可以切換模式,看似複雜的功能,孩子們很快就可以從嘗試中找到方法。五歲半的 Phoebe 看到新書,在我還沒教她之前,她已經自己拿點讀筆自由探索聽故事了。
▋ 小行星中英點讀繪本套書,適合誰?
✔ 3–6 歲學齡前幼兒:剛接觸英文、喜歡聽故事
✔ 6 歲以上:想增加單字、聽力、對話與句型的學習
✔ 想陪孩子共讀英文,但怕念錯
✔ 家長沒有時間每天陪讀,希望孩子能「自主學習」
✔ 家裡已經有「小行星點讀筆」,入手CP值超高

如果想更了解「小行星點讀筆」,最近有出 3.0 版本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喔!《好物選|孩子的閱讀玩伴,小行星點讀筆 3.0 升級》。
▋ 小行星中英點讀繪本套書的優點 & 可能的挑戰
- 聽故事中自然吸收語感 —— 若無點讀筆需額外購入
- 孩子們能自己操作點讀,提升學習動機 —— 初期孩子可能只想「一直點」,沒辦法完整聽完故事
- 親子可以一起學,家長也不會對英文繪本有壓力 —— 如果家裡完全沒有共讀習慣,建議先養成「聽故事的習慣」,再入手點讀書會更有效。
▋ 如何引導孩子點讀,也許我們可以這樣開始
✔ 先聽中文,再切英文
✔ 賴馬套書先玩找一找、不要急著聽完
✔ 長故事一次聽 10–15 分鐘
✔ 聽到喜歡的句子就跟著說
✔ 聽不懂沒關係,多聽自然吸收

如果一開始沒辦法讓孩子完整的聽完一本故事,我們可以先從 10-15 分鐘開始。經典童話比較好懂,一次聽一則就好。

而賴馬老師的繪本,切記!不要太著急想把整本書看完,讓孩子們盡情地探索,我們家兩個女兒就特別喜歡去找發出「怪聲」的場景或人物。

另外,也可以先從「聽中文朗讀」開始,太多內容聽不懂,可能會因此失去興趣。

聽完幾遍之後,再嘗試切換成「英文」,段落太長的話,先讓孩子點人物聽「對話」,猜猜看他說什麼,再透過親子共讀手冊或切換成「中文」確認答案。

這個過程,有聽到什麼短句或單字,多講幾次加深印象,不懂沒關係,多聽幾次就會自然吸收。 用中文模式理解故事,用英文模式接觸語感,語言是慢慢累積的。
|語言是累積,陪伴更重要
有人說,學外語環境很重要,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打造或選擇外語的環境,我自己的想法是, 外語環境很重要,但比環境更重要的,是「學習動機與好奇心」。

每個人對小孩的學習規劃都不相同,有人覺得要超前部署;而我們的想法是,這個時代有太多事物學不完,已經沒辦法輕易判斷「有用沒用」,沒人能決斷哪個是所謂的必學,哪裡才會挖到寶藏。

我們是要在孩子的身前當個引路者,推薦最佳路線,避免他們的挫折跟傷害?還是在孩子的身旁,讓他們在安全的範圍內自由選擇、探索、蒐集?對我們來說,應該比較希望是後者。

總覺得人生就像遊戲世界,每個階段都有屬於這個階段的任務跟關卡,每個選擇,都可能會讓原本以為是邊界的黑色區塊,延伸一張嶄新的地圖跟路線,永遠都有新的可能。
比起一直幫忙準備「永遠無法預料」的未來,我更希望在每個「此刻、現在」都在他們身邊,讓他們能自己發現問題,解決不了的,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,無論遇到多少「為什麼?怎麼辦?」,我們都會是他們永遠的戰友跟後援。

學英文不是比速度,而是累積興趣,讓孩子們接觸英文,不是從課本與背誦開始,而是從故事、聲音與互動中萌芽。無論家長們的英文能力如何,只要願意一起聽故事、一起探索,孩子願意聽、想聽、愛聽,就已經踏出最重要的一步。

不用完美,只要願意一起學,就是最好的語言環境。
【 延伸資訊 】
【小行星點讀系列】 吳敏蘭陪小孩聽繪本:賴馬中英雙語點讀繪本(共4冊)
>> 購買連結:親子天下官網
【小行星點讀系列】 吳敏蘭陪小孩聽英文童話(共4冊)
>> 購買連結:親子天下官網


No Comments